在线
客服

客服
热线

 0575-89176889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住宅产业化2.0时代:正从苹果模式走向安卓模式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6-05-04
    无树不成林,森林需要“大树”不假,但更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
    同样,住宅产业化也是一个生态,他需要的,不是哪一家企业“一枝独秀”,而更需要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和夯实……互为上下游,互为甲乙方,联合互补且有机循环,这才是目前中国住宅产业化破局的当务之急。
    一、快通道:中国住宅产业化,进入一个加速通道
    封闭可以做强,唯开放可以做大
    就在最近,远大住工——作为中国建筑工业化的领军企业,不再仅仅埋头苦干,而是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和心系产业的胸怀,将过去19年深耕积淀的产业资源、住宅产业化经验教训和品牌优势等全部开放出来,形成品牌、技术、管理等核心领域的产业合作。就在11月6日,远大就与金陵建工、天津北辰、永威置业三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他们分别代表了京津冀、长三角、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的城市布局。这表面是一次企业间战略合作,但实际上是中国住宅产业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里程碑事件。
与此同时,远大宣布,凭借开放之势能,远大计划在2016年迅速完成全国城市布局以及部分海外布局,整体形成1亿平方米的产能。由此一来,一向痴迷匠心的技术狂、偏苹果封闭模式的远大,开始转到更加开放的安卓平台模式,开放才能做大,开放才能汇聚四海力量,远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势必带动整个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加速通道。
    二、找朋友:远大要做住宅产业化最大”朋友圈”
    与金陵建工、天津北辰、永威置业3家的合作只是开始,后面还有30家,300家。合作中,远大有3个策略:
第一,远大不仅自己寻找产业链小伙伴,而且也希望更多企业加入产业化大生态。本次远大住工开放核心面向开发商、建筑商、设计院和政府平台公司这四个群体,就是这个思路。
第二,远大要求合作伙伴自身有稳定的工业化建筑市场需求或者在合作区域具有优良的市场资源及很强的开拓能力。远大希望每个省产能不低于300万平方,初期产能按100万㎡设置。从2013年的2000万方到2016年1亿平方,远大在追求规模化效应,因为这直接对应着产业化成本的分摊和稀释;同时,与小伙伴共同投资建造工业化生产基地,远大将从自有的长沙、杭州等基地快速扩张到全国N个基地,一则降低住宅产业化巨大的运输成本,二则更好提升本地化的综合服务能力。
    第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分工明晰。远大住工与合作方以股权投资形式,合作方参与投资,且负责当地市场拓展和销售目标达成,而远大则强调输出品牌、技术、管理,负责技术支持及工厂生产管理,最终双方共享资源,按股比分享收益。这种策略背后迅速给原来的远大住工减负,让远大能专心、极致做好住宅产业化技术和工厂生产管理。

    三、痛点说——中国住宅产业化欲说还休
    1,NO.1与落后并存
    众所周知,房地产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且每年10多万亿的产值雄踞360行之首,但不可理解的是就在这样一个全国最大的行业中,他的生产方式、产品建造模式却还停留在人工,依赖大量劳动力甚至中老年劳动力一砖一瓦的操作来完成,整个建筑生产方式可谓“原始、粗放和落后”。而在20年前,远大董事长张剑应邀参观日本建筑业,就惊奇的发现,1996年的日本造1套房子竟然只需要8小时,产业工人从早上到傍晚产业组装完一套房子喝杯咖啡就下班了。
中国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早就需要一场革命。
    2,革命尚未成功
    在中国国情下,住宅产业化一直裹足不前,各自为政,虽然国内也涌现出包含远大住工、万科、中南、花样年等50多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但整体依旧处于初级阶段。对此,作为住宅产业化的领军企业远大住工董事长张剑也曾经感叹:“我花了3年时间就把空调带上了一个成熟发展的正轨,但远大住工这个却从1996年开始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这个事情很值得去做,但这个事情太复杂。”反观国外住宅产业化的成功,他已经形成气候,他是整体的成功,是产业链的成功,是大生态的成功。
    3,建筑人工之痛
    中国建筑工地劳工普遍短缺30%,建筑工人的工资涨幅最大,一个熟练的传统工地建筑工,至少400、500块一天,就这样你还找不着人干。工地上现在50、60岁的人算是施工的主力,80后、90后根本没有人干这个活,而且未来人也会越来越懒,不愿意干很基础的、纯体力的活,而这一点万科也在研究机器人模式。但从一个产业而言,更核心的还是怎么靠机械取代人工,怎么靠机械的、设备的、模具的方式,更高效的完成建造目标。
    人工之痛只是一方面,因为人工带来的质量不稳定、质量精细度不够等也是问题。事实上,现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不是大家不想做好,没有哪个开发商、建筑商想把自己的房子做差。但是漏水、开裂、不保温、不隔音这些“建筑通病”依旧存在,为什么叫通病呢?就是大家觉得人工必然会这样,即使熟练的工人每天心情也会不同,做出的质量也有上下,所以建筑工业化、用机械化、模具化,往往能一一解决上述问题。
    4,产业链不完整,缺气候
    说到本质,中国住宅产业化还未形成全局气候,其薄弱环节主要是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产业化程度低。当前的产业化住宅规模占比小,配套产品供应不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全的市场竞争。
    二是缺乏市场培育。政府缺乏对优势企业重点培育,对于住宅产业化的培育、扶持,应用推广力度还有待加强。
    三是舆论宣传缺位。据调查近6成尚不知晓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大家对住宅产业化房子的质量、成本、安全等存在疑问和认知误区。
    四、产业化之误区
    1,建筑产业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很多人以为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是一个目的,其实这是认知误区。本质而言,建筑工业化并不是建筑本身的改变,而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是把低水平、粗放的建筑施工变成高效的、集约化的工业制造。其核心诉求在于满足一个底线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质量好、速度快、成本低”的变革价值。
    2,产业化并非“高精尖”,参与不难
    产业化不一定就都是“高、尖、难”,越深入的企业,越是在产业化逐一细分的项目上狠下工夫做成的,高墙始于片瓦,把每个细节都做到,都做好,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项目公司,也可以通过示范工程的要求来起步,做成标杆而获得市场追捧。
不可否认的是,短期来说,涉及前期投入、研发和试错,成本可能会有增加,经济效益可能受影响,但长远来说,产业化的成熟和深入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考验一个企业家的眼光长远。
    3,产业化单价成本根本不是问题
    住宅产业化价格问题一直是个敏感点。相对传统建筑,建筑工业化综合成本更低,而远大目前的建造成本已经与传统基本持平,未来规模更大后,成本分摊更低。
从道理来看,工业产品的价格有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就是生产规模。当前由于我国的住宅产业化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产业化企业由于投入大、产量又上不去,成本相对会高一些。而像远大住工这样的龙头企业,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与传统方式持平,未来随着规模的扩大,价格不但不可能高,还会越来越低,加上由于时间快、没有浪费、财务成本低,所以综合成本相比传统方式是有优势的。
    4,质量与品质因为产业化更好
    房子安不安全是由建筑结构决定的,建筑结构是有国家规范的,任何建筑施工单位都要遵循的规范。事实上与传统住宅相比,工业化方式建造的房屋只是在施工工艺上进行技术渗透和改进,建筑结构上是其实等同于现浇,与传统一样,保证了安全。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部件在工厂预制时已进行质量试验和检测,因此工业化住宅的质量和品质、安全性能等更可靠。在日本就有许多工业化住宅,在大地震中都没有倒。
    5,产业化,与产品个性化不矛盾
    地产白银时代,当80后90后逐渐成为主流购房群体后,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愈发强烈,那么问题来了,大多人会自然的认为住宅产业化与产品个性化存在天然矛盾,答案是否定的。在远大看来,标准化之下,无非是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生产不同的产品系列而已。这在技术上根本不是难题。好比造汽车,同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同一款汽车,但如果有很多条生产线,就能生产各种车型与手机。反过来,如果你把每栋房子都造得不一样,代价太大,社会也承受不了,比如,如果有1000款苹果手机,社会能承受吗?产品的多样化一定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
    6,国外住宅产业化不能直接照搬
    在中国你做任何事情包括国外的好东西它一定要适应中国的国情,一定要考虑本土消费者习惯,否则它会水土不服。早期远大住工在产业化首次采用的是钢结构模式,事实上钢结构这个模式非常好,至今远大住工还在其中办公。但它成本相对较高,99年长沙房价不过1000块钱,当时钢结构成本就差不多2000-3000块钱,所以他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的。其二,中国的老百姓包括华人社会对偏轻质的东西接受度不高,还是觉得不够牢靠。新加坡也是这样,基本上更习惯于预制混凝土的。

    五、产业化春天来了:天时、地利和人和
    1,政策红利
    建筑与工业、交通并称为三大能源消耗大户。现在习主席提出中国梦,打造美丽中国,如果我们呼吸的空气都是不安全的,“美丽中国”从何谈起。实际上雾霾,主要是大量扬尘导致的,而扬尘最主要的就是建筑扬尘。一个让人心痛的数据是,中国既有建筑400多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已占我国总能耗的1/4多。
    而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为中国传统建筑革命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为此,在习大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观背景下,以工业化手段发展绿色建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办公厅、住建部、省政府都先后先发了若干实施意见,要求以现代制造的生产方式对整个住宅产业进行工业化革命和产业链重构。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也针对住宅产业化给予各种支持。比如针对对住宅产业化或者预制装配化(PC)率达到50%以上的项目奖励容积率非常3%,比如面对消费者购买这样的产业化住宅,有60块钱一平米的补贴。
    2,行业进化
    从行业自身进化而言,像造汽车一样的造房子才是未来之方向。建筑工业化,本质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未来做房子不再是一砖一瓦去砌,不再是靠现场的木工、钢筋工、泥工,靠手工作业的方法去做;未来更多依赖机械化,依赖工厂里面的生产设备,依赖模具工业化、自动化的生产。
    3,市场强劲需求
    突飞猛进,每年递增1000万平米产业化开工面积,这是近两年建筑产业化的“变化”。2013年底全国累计新开工产业化建筑面积1200多万平米,2014年则超过2000多万平方米,2015年计划新开工面积有望超过3000万平方米,如此看来,每年增加千万平方米,是建筑产业化的速度。
    4,领军企业主导
    纵观国外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成功模式,均经历了企业主导、政府扶持、市场导向、产业升级的变革过程。当前,中国已涌现出一批类似远大等积极的住宅产业化探索者,远大此次的开放合作,更多只是一个开始。
反过来,万科、旭辉等越来越多规模性房企会尝试住宅产业化。原因很简单,规模越大,质量控制、成本控制,项目控制需要投入大量管理和原材料资源,手工的方式再努力也有质量、成本、进度的瓶颈和极限,而且变数很大,比如你一个老师傅,今天做得好,明天家里吵架心情不好可能就做得不好。工业制造不一样,就算有问题,会从源头系统的来改进,以后就都不会,质量均好。它的质量不是靠哪个人的技术,是靠生产设备,靠模具和标准的固定规范工艺、工法去整体改进。相比传统方式,产业化项目可以实现节水80%、节能70%、节时70%、节材20%、节地20%,只要产能和成本等合适,越来越规模房企会主动尝试和引进住宅产业化。
    六、远大住工的棋局
    住宅产业化革命到底是什么?第一,手工变机械;第二,工地变工厂;第三,施工变总装;第四,农民工变产业工人;第五,技术工人变操作工人。从传统、粗放、落后的手工工业方式,转变为集约、高效的工业化生产制造,让房屋建设变得更好、更快、更便宜。
远大住工1996年就开启了住宅产业化研究和实践,2006年成为住建部最早一批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19年的执着专注远大引进了德国的数字化体系,进行装配式的建筑研发,结合国情,吸收、消化,成为我国第一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住宅工业化、科研、设计、生产、销售、投资服务于一体的领先企业。目前远大住工二期建成投产,使远大住工成为全国科技含量最高、设备最先进,产能最大的集研发、生产、展示、实验为一体的装配式住宅综合性制选中心,实现了质量、成本、进度的三大可控,总体施工时间较传统方式节省1/3,同等工程规模下,现场所需工人也比传统方式减少近2/3。工业化率达到65%以上,已接近欧美水平,直接成本与传统基本持平,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1,技术的远大:巩固和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
    专注一个领域容易在产业链生态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远大住工强调技术的远大。作为国内建筑工业化的领军企业,技术是它的灵魂,远大19年已经沉淀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技术和产品,目前远大住工大规模投放市场的已经是第五代技术体系了。技术的远大主要体研究院系列,产品工厂系列,重装系列以及工程房产物业配套系列。比如研究院系列而言,远大住工除了常规的甲级设计院,还有很多研究前沿住宅产业化的分支机构,那些全世界的新材料是可以嫁接的,以及数字信息自动化的研究。比如现在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建筑全流程自动化管理的研究,就是想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将建筑设计、数字化设计、工厂的智能制造和现场的精益建造,这整个建筑产业链,通过信息流和数据流串接起来,最后实现自动化管理。
    2,制造的远大:规模决定话语权
    何为制造的远大?核心体现在远大住工的产能面积。过去远大住工19年积累已经拥有数千万平米工业化建筑实践,未来远大住工产能要从几千万上升到1亿产能。这种产能在全国50多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竞合中形成一种规模效应,与地产开发企业销售额一样,规模意味着远大住工的话语权和综合能力。目前远大住工在全国,包括南美的基地,已有12个PC基地,分布在国内京津冀、长三角核心城市以及长沙等。
    3,合作的远大:培育支撑更大规模市场,加速行业裂变
    在远大自身看来,合作的远大是最重要的一点,它是更产业层面、行业层面、生态层面去思考远大的位置和策略。远大住工总裁唐芬曾强调:“一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而且远大也希望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我们最擅长的地方,把我们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比如技术和制造,而类似一些具体的现场施工,还有一些具体的设计,完全可以交给社会上专业企业去做,远大只需要跟他们合作,最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强强联合,最终把这个行业、产业做得更大,更稳健,更生态。”
反过来说,早些年远大自己做是全产业链做,更多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早期产业链缺乏设计院配套,外面设计院又没有做过,考虑再三还是远大自己来,因为这个是要投入的,不是马上产生效益。施工也是,建筑施工企业也没有做过,包含自己做项目开发给客户做案例示范。所以自己全产业来做也是没办法,最终远大住工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综合的产业解决能力。但这种全产业链各大模块尝试后也让远大能清晰了解各个接口和模块的特点、标准和要求,也让既有的技术和产品得到了很好的市场验证。
通俗的说,早期远大住工全产业链走了一遭,实现了0到1的转变,但如今面对1到N的全面规模化扩张时,远大就不一定要自己来做,而是以合作心态开放让别人去做,比如施工、总包可以交给像中建、中铁等专业机构,而自己聚焦技术和制造,把他做到极致,做到又快又好又便宜,最终推动整个住宅产业化各模块进入专业化、规模化时代。
    4,住宅产业化2.0时代即将来临
    把技术、制造分享出去,和更多人合作,当房子能从流水线里出来,当造房子像造汽车一样,这或许是住宅产业2.0时代所需求的,而要做到这一切,远大住工作为行业领军者,全面开放合作,未来住宅产业化将形成从源头原材料供应商、部品部件生产、研究设计院、建筑机械、建材装备、房屋装饰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依附多个专业的服务商,最终住宅产业化形成整体一条龙的综合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即相互依赖,又有机循环。显然,开放的远大,是住宅产业化进入加速通道的一个开始。
远大住工,作为中国住宅产业化的领头羊,在为推动住宅产业化开放融合和责任担当努力之外,也在寻找自己在未来中国住宅产业版图最理想、最擅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