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客服

客服
热线

 0575-89176889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引”“逼”结合,合力推进 盖房子变成搭积木 上海建筑业经历“绿色革命”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6-09-22

装配式建筑建造方法类似“搭积木”,可有效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污染。
 
编者按:
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并明确了配套措施。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兴起,但总体而言,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不足5%。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发展装配式建筑,会给建筑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推进过程中,还有哪些瓶颈需要突破?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希望上海的实践经验能给其他地方带来借鉴。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建筑业正在经历一场“绿色革命”:在上海,装配式建筑已连续两年实现成倍增长,越来越多的建筑选择这种安静的方式“快速生长”。截至目前,上海全市累计落实绿色建筑总面积已近6500万平方米,其中有367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建筑面积达3188万平方米。
 
根据《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今年起,上海全市范围内新建建筑项目原则上须采用装配式建筑,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施工污染减少,建筑品质更好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建筑工地就与粉尘和噪声污染画等号。只要建筑施工队进入现场,就意味着污染的开始,而且会一直持续到施工结束,飞扬的粉尘、刺耳的噪声搅得附近居民不得安宁。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这样的场景将逐渐减少。
 
市民王先生最近尝到了装配式建筑的“甜头”。以前,家附近的建筑施工污染曾让他深受其害,虽然多次投诉,作用也不明显。
 
如今,王先生搬进闵行区的新家,附近的工地也开始施工。一个多月过去了,王先生没有遇到尘土飞扬、噪声刺耳的问题,楼房却明显“长高”了。原因就在于,这里采用了装配式建筑。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装配式建筑俗称“拼装房”,是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施工现场看起来就像在搭建巨型积木。由于将大量高噪声、高污染的“湿作业”搬进了工厂,工地建筑垃圾将减少91%,脚手架用量也可减少50%以上,从而实现环保节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这种模式可将建筑精度由厘米级提升至毫米级,比传统混凝土现浇施工精度提高3~4倍,建筑品质更高、寿命更长,保温、环保性能也更突出。由于构件采用一体式生产,传统建筑常遇到的窗框漏水、保温性能不佳等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据悉,上海市试点探索装配式建筑始于2010年之前,“万科新里程” 是第一个装配式住宅项目。直至今日,上海市装配式建筑覆盖范围,已经从住宅建筑普及至公共建筑领域,项目数成倍增长。
 
在闵行区浦江镇鲁汇基地,总面积达5.15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项目近日通过竣工验收,其中4栋建筑预制装配率为50%,一栋建筑预制装配率高达70%。承建方隧道股份上海城建物资公司副总经理朱永明说,目前一般装配式建筑的预制装配率为20%~25%,而这一项目的框架体系全都采用预制构件,大大提高了预制装配率。
 
车间里造高楼,“结实”又环保
“十二五”以来,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的年落地量、年构件产量已经增长了十倍有余。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施工工地更文明整洁,施工更高效有序,建筑业的面貌改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
 
马贝是上海市一家大型建筑公司装配式建筑构件车间的负责人。他说,以前“看不上”建筑工人的工作,因为要在“脏乱差”的露天环境中干活。“但我做的建筑工跟以前想的不一样,主要是在车间里看图纸、操作机器,不用在外日晒雨淋、搬砖吃灰。”
 
在这个2600平方米的车间里,共有50名工人,每年出产的异型构件产量达10万平方米。这些构件被运送到各个工地,再由吊装工负责安装。
 
“我们是在车间里造高楼大厦。”工程项目负责人张杰说,正因为构件全在车间生产,质量更稳定、更有保障。而且,采用装配式技术,窗玻璃和窗框可以在出厂时就结为一体,能有效减少渗漏等问题。还有一些建筑“定制”带有面砖的建筑外墙,不仅提高了保温层质量,也减少了面砖脱落的风险。
 
采用装配式建筑后,工期更是被大大缩短,所需的现场人工也能减少30%,还能减少对天气的依赖性。“原来要两年完成的项目,现在至少可以提前两个月交付。”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在建筑行业内,习惯把装配式建筑及其带来的改变,称为“建筑工业化”。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徐征认为:“这将是我们行业必然的发展方向。”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全程监控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董事长秦云说,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减少施工现场用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综合效益,还能促进建筑业与先进的制造业、信息业深度融合。
 
记者从上海市住建委获悉,借助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今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管道、线路接口都可以预留,全装修房在建筑装配时就可一次完成。另外,通过在预制构件中埋置芯片,借助信息化手段可实现全过程监控,在运营和维护中做到“有的放矢”。
 
展望“十三五”,上海市将进一步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力度,把钢结构、木结构等其他结构体系纳入装配式建筑发展和管理的范畴。在住宅、公共建筑率先实施装配化建设的基础上,将覆盖面扩大到所有新建工业建筑,并在桥梁主体结构等市政工程方面推广。
 
此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将向纵深推进,重点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外环线以内及八个低碳发展实践区、六大重点功能区域的装配式商品住宅实施全装修的建设要求。
 
上海市住建委主任顾金山表示,上海将把推动装配式建筑作为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切实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同时,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不断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减少建筑业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相关链接
 
“引”“逼”结合,合力推进 政策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其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起初,业内对其也有过“纠结”:业主不愿开发建设装配式项目,怕后续设计、构件预制跟不上;企业不愿投资生产线,怕项目不落地,投资打水漂。两者相互博弈,一度掣肘了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在坚持政策引导的基础上,上海注重“引”和“逼”结合,着力抓好项目落地。
 
2014年,上海市住建委等五部门联合出台 《关于推进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两个强制比率”的发展目标:2015年,在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少于50%,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2016年起不低于40%。
 
上海市将装配式建筑推进任务逐级下放,并定期开展稽查工作,对全市装配式建筑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此外,以土地源头控制为抓手,将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写入土地出让合同,保障装配式项目顺利落地。
 
另一方面,上海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奖励、补贴政策:对总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以上,且预制装配率达到45%及以上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每平方米补贴100元,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对自愿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给予不超过3%的容积率奖励;装配式建筑外墙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给予不超过3%的容积率奖励。
 
此外,上海市明确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可实行分层、分阶段验收,新建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达到一定工程进度即可预售。与传统建造方式的预售政策相比,此举大幅降低了装配式建筑开发企业的财务和时间成本,起到了较好的市场激励作用。
 
根据要求,从今年开始,上海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项目,原则上将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上海市住建委主任顾金山表示,上海市住建委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确保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进。同时,坚持技术先行,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在不同结构体系中的应用;促进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系统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说,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成本低、能耗低且受气候条件制约小,不仅能提高建筑质量,还将有助于提升群众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