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客服

客服
热线

 0575-89176889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装配式住宅擎起绿色发展新未来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6-11-18

装配式住宅擎起绿色发展新未来



9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住宅,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及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在中国经济加快转型的背景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发展装配式住宅的信号的释放,给正处于转型发展期的钢结构企业指明方向,进一步加速了中国住宅产业化浪潮的到来。


  装配式住宅,让全民共享“绿色建筑”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是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将在工厂加工制作好的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像造汽车一样造住宅“零部件”,像搭积木一样安装房子,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将生产工地变为“总装车间”———按照许多专家的说法,这就是住宅工业化。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因其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工厂化的装配式建造方式,是弥补现阶段建筑业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不但缩短了建造周期,而且减少了对手工劳动和劳动技能的依赖,是建筑行业施工工艺的进步。

  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201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仅为2%~3%。《若干意见》中专门提到,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这一比例达到30%。《若干意见》还明确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

  这些国家政策的出台,都将对中国建造业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也将使中国的百姓亲身体会到绿色住宅的节能与环保,为普通人提供更加舒适的绿色生活环境。

  装配式住宅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装配式建筑在整体设计上讲究科学,集成绿化配置,通风和采光的设计都强调自然化,可以有效地应用太阳能、地热、中水利用技术以及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废物排放减量无害、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功能灵活适宜、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六大特点,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科技的和谐统一。

  装配式住宅,让建筑企业共享“绿色经济”

  中国建筑业体量非常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帮助中国建筑业在节能、效率和环保等方面取得更大进步,让建筑企业获得“绿色经济”的巨大收益。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了未来5年~10年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建筑发展布局合理,规模逐步提高,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鼓励农村、景区建筑发展木结构和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在2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比例在3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4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大军中。

  近年来,国内一批大型企业对装配式住宅进行积极的研究与探索,部分地区和项目的建设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如中国二十二冶浭阳新城五区一期工程、万科建设的深圳保障性住房龙悦居(三期)项目、长沙远大住工建设的长沙宁乡蓝色港湾项目、杭萧钢构建设的包头万郡大都项目等,都取得了成效。

  面对未来,装配式住宅对转变住宅建设方式、促进住宅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居住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完善技术标准,在研究试点的基础上,逐步由专用体系走向通用体系。要正确引导、统一规划,将致力于工业化住宅研究的企业、科研院校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研究开发、建筑设计、技术推广与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要建立统筹规划的经济支持与政策激励的运行机制,加快装配式住宅发展进程;要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建筑企业走以开发为龙头的集团化发展道路,发挥规模优势,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在国家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担当起领跑者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