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客服

客服
热线

 0575-89176889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装配式建筑”泉州悄然兴起 “童话”正变现实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6-12-07

瓶颈篇

  目前,装配化施工在我市仍处于起步阶段。记者采访了解到,投入成本高、技术队伍缺乏、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也在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建筑面积较少时

成本相对较高

  “大大小小的预制板模具,一个得10多万元,一条生产线1亿元以上,加上运输成本较高,在推广初期,成本将比传统的建筑方式要高一些。”汪洋昆说,等到“装配式建筑”的量做大,成本就会降低。据测算,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时,随着设备模具复用率的提升,成本可与传统建筑方式持平甚至更低。

专业人才缺乏

推广尚需时日

  福建经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阮文新介绍,房地产商万科尝试过“装配式建筑”,但比重并不高,只在楼梯、门窗、楼板等一些环节采用,柱、梁等关键部位还是沿用传统浇筑方式。

  一家建筑公司负责人坦言,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上下游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但目前整个行业内,无论是消费者、开发商、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监理机构对于建筑产业现代化都还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同时,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也亟须一批建筑工业化专业的设计人才、部品生产和现场装配的产业工人、专业项目管理人才等。这些都决定了全面推广尚需时日。

建议篇

  市住建局产业办相关人士表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是推进建筑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市还需在统筹规划、政策支持、社会意识引导、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下功夫,助力这一新兴产业科学健康发展,循序渐进地提高我市“装配式建筑”的比率。

逐步降低成本

推动公众接受

  福建经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国元认为,预制件生产基地的资金投入大,但目前企业融资存在一定困难。他希望政府帮助增加融资渠道,提供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在规划土地使用时,优先考虑采用“装配式建筑”,扶持向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的企业。

  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吕建星则建议,可以在市政公用项目、保障房等项目上,先试点采用“装配式建筑”,逐步把量做大,从而降低成本、价格,引导社会公众转变意识,逐步接受,形成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提高建筑的环保标准、实施“装配式建筑”住房补贴等措施,推动房地产商参与。

引导企业转型

提升技术水平

  “应引导传统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让更多的同行进入这个领域,把产业做大,把氛围做好。”阮文新认为,这就需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合作,培育自己的研发团队,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人队伍。

  吕建星表示,每家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建议大家抱团发展、整合资源,共同培育几家现代化建筑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行业发展。“同时也要统筹规划,根据市场需求量,控制规模数量,防止一哄而上,导致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