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客服

客服
热线

 0575-89176889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五点思考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6-07-20
作者:李志武,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志武:作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对装配式建筑的五点思考,希望通过所写文字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建言献策,以供探讨。
思考1:标准化设计的对象是什么?

 
标准化设计的对象不应是针对于单一项目的,而应是针对建筑类型的。在传统现浇设计的工作模式之下,针对单一项目的标准化是合理的、科学的,但对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如再纠结于单独项目的标准化设计问题,是没有出路的。以装配式整体式剪力墙体系建筑为例,主要结构构件均由工厂以工业化的模式生产加工,再运输至现场,这种建造模式从本质的区别于现浇剪力墙体系。如果仅针对于单一项目进行标准化设计,可能在单一项目中,构件的重复使用率很高,但是就项目所在区域而言,构件加工工厂辐射范围内的其他项目不能由于这一项目的标准化设计而受益,社会化大生产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能充分体现工业化的优势,不能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因此,针对装配式建筑要求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以客观的视角,针对建筑类型去做标准化设计。最终实现同一种建筑类型同一标准化原则,建立标准化构件库,设计过程通过科学的逻辑关系与接口设计,在标准化构件库内进行选择与拼装,即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而不是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再创作。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建筑设计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实践证明,标准化设计不是简单的堆砌,通过标准化户型和构件的不同组合,通过建筑材料、线条等的不同表达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这一点国内外均有成功实践的案例。但是如何在我国现有技术水平和设计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并高效完成兼顾美观、功能、方便生产和施工的标准化设计,需要深刻思考。

思考2:设计和构件生产能否分离?

 
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实现设计与构件生产两个环节的相互分离。我们目前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绝大部分遵循先建筑设计、再构件深化设计、再工厂加工、再现场装配的顺序。这种运转模式与工作方式在传统现浇项目的实践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装配式建筑领域,这种方式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方式应是根据需求,在标准构件库中进行设计,工厂根据设计要求,从已经预先依据标准构件库生产备用的构件中发货至现场,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装配,从根本上取消构件深化的工作流程。但是,要实现设计和生产的分离有漫长的道路要走,障碍与困难,机遇与挑战并存。
 
思考3:建筑、结构、机电、内装一体化如何实现?

 
所谓的一体化设计是不是意味着将建筑、结构、机电、内装所涉及到的内容全部物化地整合在一个构件或是全部预留预埋在一个部品之中?答案是否定的。所谓的一体化是不是就是要提前在结构墙板中提前预留好全部机电管线、提前将建筑外饰面进行反打式的实施,提前将内装的部品进行预先安装?答案也是否定的。所谓的一体化设计应是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而并非是全专业的预留、预埋与预先安装。我们应该借鉴SI分离式的设计思想,让结构与机电、内装适度分离,即最重要的工作是使得工作简化,在复杂建筑系统中寻求最科学、最合理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建筑、结构、机电与内装适度分离,不仅有利于构件标准化设计需求,减少引起标准化复杂化的因素,让工作尽量简化,不为自己制造障碍。让结构解决结构的问题、机电处理机电的问题、内装完善内装的事情,专业间能够相互协调即可,完全没必要纠缠在一起。当然,我们的工作不能让本来可以合并的东西去刻意的分离,这同样也是不合理与不科学的,适度分离应是基本原则。
 
思考4:装配式建筑的BIM工作如何开展?

 
BIM不应该是一种建模的工具,也不应该是依据单一项目去建立独立构件的模式,它必须是基于标准构件数据库的,而不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大范围的构件设计。局部的异形构件可以单独设计,但这不能成为一种通用的工作模式,否则效率问题就根本无从谈起。BIM的中文解释应该是信息化建筑模型建立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全专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问题,单独的构件设计不应该是BIM设计环节做的事情,构件设计是在搭建构件数据库阶段应该完成的。
 
思考5:装配式建筑如何降本增效?

 
这个思考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出发点,是装配式建筑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为装配式建筑挑战了整个传统建筑的生产关系,需要统筹解决如上四条思考,然后从政策支持、技术支撑、全产业链协同、管理保证等多方面来实现。
限于认识程度以及思考深度,对于上述提及的五个方面思考未必全面的反映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上述观点也需要再进一步研究,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也需要充分讨论。期望装配式建筑行业沿着正确、健康、高效的发展是每个从业者的共同目标。
  

致谢:特别感谢中建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院张明祥常务副院长与李文副总建筑师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与的协助与指导。